青春不只是想象,更能亲手创造——校园文化艺术节手工艺比赛火热进行中,精彩“手”到擒来!

青春不只是想象,更能亲手创造——校园文化艺术节手工艺比赛火热进行中,精彩“手”到擒来!

青春与创意的碰撞中,灵感正在发光!

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

搭建学生艺术实践平台,

我校2025年上学期校园文化艺术节

——手工艺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!


自活动启动以来,各班级积极响应,热情高涨,一批批匠心满满、脑洞大开的作品投稿纷至沓来。从环保材料再造到传统技艺重现;从理论知识融合到生活趣味表达;每一件作品都藏着同学们独特的想法和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。


作品展示


《栖》

创意阐释:树枝、苔藓搭建的小屋,是可供生物栖息的场所,象征对大自然的向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。同时利用自然材料,呼应倡导生态环保的概念。

——24171班林运栊


《苗族风华》

创意阐释:用回收材料锡纸为原材料,代表着绿色环保的梦想与追求,同时融合了苗族文化的元素。在坚持环保理念基础上,以创新的方式传承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将传统与环保意识相结合,构建出文化传统与绿色生活的美好愿景。

——24171班左凤仪

《纸灯笼》

创意阐释:古风为形,旧书为魂。本作品将废弃书籍再造为创意纸灯笼,为文字注入新的生命与温度,延续书本的价值与意义。它不仅是一件手工艺品,更是一种环保理念的艺术表达。置于书架、桌面或床头,既是一盏静谧温柔的光,也是一份对旧物惜福、对文化致敬的情感寄托。

——23161+162班李思媛、夏小琪

《繁花依苔·守护绿色之约》

创意阐释:苔藓、多彩花朵以及蝴蝶,代表着大自然的多样与生机。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,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。作品中人物眼角的泪,提醒人们珍视自然的馈赠。

——24171班刘予涵

《银冠》

创意阐释:银为意,冠为形。本作品巧妙选用环保材料,塑料瓶剪制花瓣,锡纸雕刻蝴蝶与花纹,通过铁丝精巧连接,构成一顶别致灵动的银冠。这顶银冠,是一次关于再造与想象的灵感之作,也是青春巧思与环保理念的精彩交汇。

——23165班李玉婷

《鹿》

创意阐释:拾枯枝为骨,编岁月成韵。将自然的馈赠重组,以手工温度唤醒林间灵鹿。每一道枝桠纹理,皆是时光与匠心的对话,让环保与艺术在此共生。

——24173班李紫善、罗雅潆、彭裕彦

《花灯》

创意阐释:利用一次性筷子、纸巾、粉笔、宣纸,通过设计制作灯架、灯罩,完成作品。灯罩上的蝴蝶、花朵等图案设计不仅具有装饰性,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——23165班向紫慧

《琵琶琴》

创意阐释:琵琶,起源于秦汉,绵延千载,音韵如诗,是中华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。它承载着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,亦诉说着古人寄情于音的千年传承。本作品以琵琶为灵感,通过手工艺的方式还原古韵之形,希望当代青年在审美与创作中感知传统之美,让文化传承不止于历史,让非遗焕发青春光彩。

——24169班朱雯华

《刺绣》

创意禅师:刺绣以针线为笔,绣出精美画卷。作品中的绣树图案,以绿叶繁茂之态展现生机。用刺绣传递环保理念,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之心。

——24166班张若曦

《玫瑰花》

创意禅意: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——源于自然,高于自然。纸玫瑰以其不凋不败的姿态,成为情感的永恒象征。它不仅是艺术的再造,更是心意的定格。

——23165班张纤

《小木屋》

创意阐释:以废弃雪糕棍为材,构建小屋,践行环保,展现资源再利用的创意与智慧。借承载童年记忆的雪糕棍,搭温馨小屋,让童年甜蜜幻化为触手可及的梦想家园。

——24170班陈缘、刘艺凡


目前,所有作品展览场地正在紧锣密鼓布置中!不久后,这些青春手工艺佳作将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与大家正式见面,手艺有声、创意有光、青春有型。为你喜欢的作品,提前预热打Call吧!


精彩,从来属于勇于参与的人。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魅力,也在于每一次大胆尝试与真诚表达。校园文化艺术节才刚刚拉开帷幕,更多精彩赛事正蓄势待发,敬请期待!